全长1318公里,10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13.5亿人次,“千里京沪一日还”成为日常。开通运营4年后连续实现盈利。2014年至2019年净利润年均增幅高达39.4%。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仍实现盈利45.86亿元。
这就是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10年来,京沪高铁给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
“京沪高铁是我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京沪高铁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发车间隔最短只有4分钟,是当今世界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10年间,全线累计开行列车近120万列,日均开行列车数由开通初期的131列,增加到目前的568列;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了近4万圈。
京沪高铁精准实施“一季一图”“一日一图”,积极推行电子客票、静音车厢、刷脸进站、互联网订餐等服务,实行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
在旅客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京沪高铁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也更加明显。
京沪高铁将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紧紧联系在一起,构建起支撑东部率先发展的高铁经济走廊。一是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了技术、产业、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京津沪等大城市向沿线地区的转移扩散,实现地区专业化分工,同时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二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沿线城市建设“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重构了“城市版图”。三是支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促进了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沿线的天津、廊坊等地疏解;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引领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对于铁路本身来说,京沪高铁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该负责人表示,虽然不是我国第一条高铁,但京沪高铁实现了铁路改革新突破。
首先是积累了运营维护新经验。作为高铁标准示范线,京沪高铁成为我国高铁运维体制创新的“探路者”和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一是委托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委托中国铁路北京局、济南局和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对京沪高铁进行运输管理,并将牵引供电和电力设施运行维修委托中铁电气化局集团进行管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二是自主研制了中国标准智能钢轨快速打磨车原型试验车,创新研发了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系统和多种高新技术,为中国高铁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新标准。三是在主要客站实现地铁对高铁安检的确认,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在多个车站开通接送站约车服务,实现高铁网与互联网的融合。
其次,实现了我国铁路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股权化的重要突破。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公司成功登陆a股市场。京沪高铁上市充分证明了铁路运输资产以干线通道方式实现资产证券化是可行的。上市后,京沪高铁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大经营范围,收购京福客专安徽公司部分股权,对推动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齐 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